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,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,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让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!长坝镇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的决策部署,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成就。
长坝镇紧盯“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”关键指标,以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扶贫、教育医疗、住房保障“四场硬仗”为主要抓手,抓好责任、政策、工作“三落实”,一是贫困对象全面脱贫,2016—2020年完成1026户3412名贫困人口减贫任务,完成了4个市级贫困村整村脱贫“销号”目标,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229元增加至10608.07元,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。二是脱贫质量全面提升,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,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不断加强,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深入推进,扶志扶智有效开展,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激发。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,实施精准防返贫机制,对现有的脱贫易返贫户44户131人,边缘户1户3人,建立了“一户一策”、“多对一”的帮扶措施和干部帮扶机制,开展“战疫情送春风”、“百日大会战”等活动,就业扶贫、电商消费扶贫等重点工作成效显著,“两不愁三保障”问题动态清零,无新增贫困户和返贫户。开发公益性岗位73个,申报就业扶贫示范车间2个,17名致富带头人带动51户贫困户共同致富;完成了人行路、人饮水池等8个扶贫项目建设,规划落实182户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27.9万元。经全镇努力,我镇获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2个,先进个人1人,嘉奖1人。
成绩鼓舞人心,目标催人奋进。下一步,长坝镇会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,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。
第一,从产业入手,做好发展衔接。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发展民营企业,充分利用工业园区长坝组团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工业和中小微企业,协助打造页岩气勘探开发骨干产业,形成产业链。持续推进金秋梨、脆红李、蜜柚等特色农业产业整合做强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品牌效应,借助于特色产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,努力培育乡村企业,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,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的现代产业体系,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,实现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转变。
第二,从机制入手,做好政策衔接。一方面,借鉴脱贫攻坚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建立健全责任体系、监督体系、考核评估体系等在内的制度体系,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、解决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工作机制,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,激发主体和要素活力。另一方面,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实践经验,从实际出发,采取差别化的办法,对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实行分类处置,促使其向常规性、普惠性、长期性政策转变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在完善提升相关扶贫政策的前提下,使现有帮扶政策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,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和防止发生新的贫困。
第三,从环保入手,做好生态衔接,牢固树立绿色减贫的理念,正确处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,充分利用我镇生态资源优势,深入推进生态扶贫,积极发展生态产业,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,让青山绿水成为贫困群众长效脱贫致富的动力源泉。同时,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推行农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,不断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。
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夯实农业基础地位,深化农村改革,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发展绿色农业,推进农村三产融合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、一体推进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,推进适度规模经营,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实施好重大生态工程,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、起好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