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凤来土生土长的洪中福,从小深受家乡文化的熏陶,对家乡的民间文化底蕴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,对家乡民间文化的发展报以极大的希冀。他深爱自己的工作,心系家乡的文化事业,安教、乐教、善教。十多年共自编节目上百个。同时,还组建了一个凤来文艺队和一个夕阳红腰鼓娱乐队。
“我记得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爱好文艺,后来回到农村也办了十年的宣传队,在中心民兵连宣传队,都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欢。”洪中福说,那时候,涪陵南川这些附近的区县都去过。
后来,随着时代发展,传统老文艺在农村便没那么活跃了,电声乐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。
洪中福说,“当时我们也不想落后,大家又说洪老师你反正耍着,还是组建个文艺队,把自编自演的唱呀跳呀演戏小品快板腰鼓,这些弄起来,后面我们就想起开始组建了这个夕阳红乐队。”
每个学员跳舞的基础不一样,针对每个学员的情况,洪中福进行针对性辅导,耐心细致地教导,一遍又一遍的教,直到每个学员会为止。
洪中福介绍,学员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参差不齐,有的先会,有的不会,有的又差一点,这种情况有时候就自己想法,差异化辅导,“开小灶”,尽量做到整齐一致。
谈到为何加入乐队,凤来镇居民任小燕说,“因为腰鼓又可以健身,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又非常喜欢,所以就加入了腰鼓健身队。确实洪老师是一个非常细心,非常认真的一个老师,平时比如我们学腰鼓的时候,有些学不到的情况下,他都认真指导我们。”
自编节目想要符合大众的口味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编的不好没人看,没人参与,所以每次在自编节目的时候,洪中福都要去请教其他一些文娱爱好者,同时收看电视,学习其他流行的元素,一次次修改自己的剧本,一遍遍排练,使得自编的节目深得群众的喜欢。
在编排节目的时候,有时感觉得自己无力,洪中福便多看、多学、多练,一有机会便会去外面看看其他乐队的好经验,或是在其他乐队来凤来演出时,洪中福也会掐准时间点,一场接一场地看完,并和他们探讨和学习交流。
除了自学自编,再进行免费教学,洪中福甚至会自掏腰包。他先后多次自费到涪陵为队伍买腰鼓、彩带、鼓棍等,有些道具自己做,鼓棍坏了,为学员刮好。对于没有连萧的学员,他还会亲自动手做好连萧,发给有需要的学员。
谈到自己所做的一切,洪中福说,“第一是因为自身爱好,就想组织个队伍起来,并且要做就得做好。二来则是想通过文艺队伍的形式,让大家更好了解凤来文化,也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。”
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命脉,在人类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历来起着导向和推动的重任。可以说,他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,而且是一个要么不干,干就干好的人。他所作的每一件事,都包含着无限的精力,都蘸满辛勤的汗水,在他的亲力亲为下,当地的文艺事业蒸蒸日上,
“只要我还跳的动,我就会把这些本土文化,比如腰鼓、连萧、秧歌、锣鼓等等,让子孙后代都知道,尽量让愿学爱学的都来学习,我也会无条件教好他们,让他们也传承下去。”洪中福信心满满地说。(张芷菡 徐爱荣)